“断肠明志、绝对忠诚”的英雄本色,“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”的抗疫故事,“心忧天下,敢为人先”的湖湘品格,“力图鸿志、丹心报国”的中南热血……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中南大学党员用一堂堂8分钟的精彩微党课,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扣人心弦、感人肺腑、催人奋进的思想盛宴。近年来,中南大学党委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坚持把微党课竞赛作为重要工作载体,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,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,提升高校党员教育质量。
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,通过课程思政的开展,从更深层次做到思政教育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,确保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实现同向而行,充分发挥育人机制中包含的协同效应,确保高校育人目标得以更加高质量地实现。与此同时,课程思政开展不仅包含隐性育人的作用,同时更涵盖显性育人,不仅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,也能使高校全面育人能力得到升级,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因此,高校应当充分理解思政工作开展的核心要义,并立足于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,通过加强意识、推进课程建设、改良教学方法等等,让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
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中南大学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,结合定点帮扶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实际情况,围绕基层管理、产业发展、教育教学、医疗卫生、科技创新等方面,通过强化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、“党建”与“群建”、“线上”与“线下”、“短期”与“长效”、“理论”与“实践”相结合,以“五个结合”举措推动江华县人才振兴,激活人才发展活力,帮助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,为加快推进江华县全面乡村振兴夯实人才基础。
2022年10月5日下午,商学院成功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议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加快构建“大思政课”工作格局,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公布首批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。中南大学问渠长廊名列其中。
在暑期2020级本科生认识实习及2019级本科生生产实习即将开始时,材料学院分别于近日专门组织了《认识实习》和《生产实习》两个课程团队的集体备课及两次课程思政专题研讨。两个课程团队成员、学院教学督导、各系教学主任参加集体备课会和课程思政研讨。